郵資票,是由機器發售,面值可依用郵人士之需求來設定的郵品
這種票品與捲筒郵票一樣,係採單排成捲方式印製,以便裝在自
而我國首度啟用的郵資票,為兩色印刷,票面以臺北國父紀念館
郵資票的功能雖和郵局發售的各種郵票無異,外形也頗接近捲筒
本篇由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集郵版精華區轉貼
台灣第一枚郵資票於八十四年七月
目前台灣郵資票機
。其名稱,在幾個已採用的先進國家裡各有不同;如最早推出此郵品
之德國郵政,將其喚作簡易郵票或自動式郵票;法國或美國則僅視為
郵資已付籤條;而集郵人士則通稱「不定面值郵票」。
動販賣機中,供公眾隨時投幣購買。
為主圖,並有「中華郵政」及我英文國名。使用時,可按購票者需求
,先在機器的上按下面值,並投入硬幣後,即自動依指示在圖案下方
打印出來;唯面值一律以新臺幣「元」為單位,且最高限額五百元。
郵票,但其面值不固定,與我國郵政法中的「郵票」的定義有別,故
郵政官方決定不將其視為一種正統的國郵,官方出版的郵票目錄上也
不列入。
郵總為加強用郵服務,節省人力配置,特自國外引進「郵資票出
售機」,用來販賣不固定的「郵資票」。將於近期內先在臺北、臺中
、高雄三地試行,如成效不錯,再全面設置。
摘自民生報83年12月17日 41版
十一日首先由北管局發行,之後
陸續在中管局及南管局發行。
使用之郵資票於八
八十五年十一月一
日於北中南三區管
理局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