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屏東野鳥學會所提供的灰面鷲小檔案....這樣大大應該可以更清楚了...
灰面鵟鷹 (灰面鷲)
灰面鷲身長約49公分,翼展約110公分,翼型尖長。頭、背部為褐色,頰部灰色,雌鳥胸部夾雜有白色羽斑和雄鳥為整片赤褐色區別,而幼鳥胸腹部為縱斑。
灰面鷲主要繁殖於西伯利亞及中國大陸東北、朝鮮半島、日本本州地區。
十月中旬是牠過境恆春半島的高峰期,鷹群會先在滿州鄉山區集結過夜,隔天再經鵝鑾鼻越過巴士海峽前往南洋地區渡冬。此時適逢雙十國慶,因而灰面鷲就被稱為「國慶鳥」。
每年四月間,灰面鷲會由南洋地區北返時,再次光臨台灣,但牠此時不會在滿州鄉過夜,而會在彰化縣八卦山臺地聚集,這時鷹群由南向北飛,所以彰化人稱牠為「南路鷹」,意思就是指由南方來的鷹,此時又逢清明時節故又有「清明鳥」及「掃墓鳥」之名。
事實上灰面鷲這個名稱也是臺灣早期鳥類研究者沿用日名而來,因為使用得早而廣為留傳,而後來正名的的中文名字「灰面鵟鷹」,一般人反而較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