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1968年8月1日,中國發行了一枚面值8分的郵票,是根據《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畫設計的。圖中,毛澤東身穿藍布長衫,手拿雨傘,在烏雲翻滾的天空下凝神走來,非常形象傳神。 但是,郵票作為郵資憑證,使用就得蓋戳,蓋戳就難免污損畫面,而印有偉人畫像和語錄的郵票是不能被污損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問題”。為此,當時的郵電部軍管會于1968年7月底發出緊急通知,硬性規定此枚郵票“不能蓋銷”,交寄時,另在郵件封面空白處加蓋收寄日戳。如有誤蓋,立即換貼,還要“嚴格執行”。
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合情合理,不過,這種做法顯然忽視了一個常識,就是郵票不蓋戳,會被一些“聰明人”所利用,導致郵資流失。
這種現象持續了三四個月,郵電部軍管會就聽到大量意見,這枚《毛主席去安源》的郵票自發行以來,由於不蓋銷,給一些人鑽了空子,把用過的郵票揭下來再用。還有一些人不明白為什麼不蓋銷,誤以為郵票不蓋銷是為了節約紙張,建議有必要重新規定郵票必須蓋銷。
周恩來知道後,嚴肅批評了這種做法,並作出指示,一定要予以糾正。於是,郵電部軍管會進行了兩次研究,認為郵票仍要蓋銷,但最好不要蓋在毛主席的臉上,而是蓋到郵票的左右兩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