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郵政事務簡介國際﹣九月廿七日(10月25日),中德簽訂互寄章程條款,與前英、法、日本所訂無異,惟因北京及山東原有德國郵局不屬通商口岸,郵政例難與之往來
,特定一專條,中國在青島所設之郵局,按專條所准,可互辦郵務,并可向膠濟鐵路送交郵袋,結算帳目。(總論上P35)
﹣中國與香港所訂之互換郵件協議於2月1日生效,彼此互認郵票。(總論上P35)
﹣與英、法、德、日四國所訂合同,照章於每年四月(5月)內前二十八天經辦之郵件數目,推算全年運費。(總論上P36)
﹣奉新鐵路1905年贖回,光緒33年四月一日(07年5月23日)接收改軌,宣統3年(1911年)展築至奉天城。
國內﹣立券郵件:令報館赴局訂立合同,言明每幾日寄發一次,每次共發若干張,計有若干斤重,即照此數定一總費,每結預赴郵局完納,即可代為寄
投。經過各局,但須加蓋立券戳記。(總論上P36)
﹣11月4日,設立快信服務(總論上P37)
郵局﹣增設貴陽副總局(貴州設立郵政),歸岳州兼管(總論上P29)
﹣上海局辦有新章三項:1)派差向鋪戶昭收信件 2)快信即刻開行 3)准新聞紙類註冊(報館先行與郵局立訂合同,言明每次發寄若干張,即可
自行裝籃附船,但郵局不負責運送),一總納費。(總論上P29)
﹣廣州局因珠江以南郵務被民局把持,故以半分減資優惠,並派差招信,開發快信等來吸引公眾。(參考1904年火車郵路之郵資)(總論上P30)
﹣三水、梧州、北海等總局統歸廣州管理(總論上P57)
﹣萬縣副總局:宜昌至重慶因旱路過長,於中途萬縣設一副總局,以便稽查往來郵差。萬縣、成都中間新設順慶分局。(總論上P32,59)
郵路﹣西伯利亞郵路中斷,使原本寄歐洲郵件僅需二十一日郵程,改由輪船則需三四十日。(總論上P26)
﹣冬季郵路由大沽口岸改由秦王島下郵件,查因大沽口岸每值退潮之時航運不便,秦王島則無此慮。(總論上P27)(總論上P54)
﹣廣三鐵路全線通車,郵局即以運送郵袋(總論上P27)
﹣株萍鐵路:12月通車(總論上P160)
﹣由宜昌至重慶,分為旱路及水路兩條,僅攜信走旱路只需十三天之期,重件亦只多加三天。水路則以重件為主,逆流而上,郵程較慢。另因旱路過長,中途萬縣設一副總局;萬縣再分郵路兩條,一至重慶,一至成都。(總論上P32)
盧漢鐵路於1906年4月1日正名為京漢鐵路:
1905年4月南北二段分抵黃河南北岸,光緒三十一年(1905)十月黃河大橋完工,1905年11月12日在黃河大橋舉行黃河大橋落成典禮,1905年11月13日首次客車過橋,1905年11月14日全線通車,1906年4月1日舉行京漢鐵路通車典禮,同日更名為京漢鐵路。
1)十月十八日(11月14日)京漢鐵路之黃河橋竣工,亦經運郵往來,惟快車尚未開行,重件仍須另行投送。九江以西運赴北京之郵袋,即可經由
此路轉寄。(總論上P27)
2)京至開封、西安、蘭州,須搭輪船經過上海、長江以達內陸。本年借重京漢鐵路,其至開封僅兩日半,至西安不過十天,至蘭州不過廿一日。
(總論上P32)
3)京至太原前數年總需半月,本年乘京漢鐵路之便,近則不過七天。(總論上P32)
4)濟南至京取道旱路,較海船稍為妥便。計由濟南起程,三日可至順德府,再越一日即可至京。(總論上P32)
[ 此帖被edwardhk在2010-09-14 19:33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