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從蔣宋美齡郵票說台灣郵市是ㄧ灘死水??
wch
級別: 支局長
UID: 3595
精華: 1
發帖: 4398
升級點數: 1487 點
金錢: 17998 金幣
線上時間: 1119(時)
註冊時間: 2007-08-09
最後登錄: 2023-0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01 07:13

從蔣宋美齡郵票說台灣郵市是ㄧ灘死水??

從蔣宋美齡郵票說台灣郵市是ㄧ灘死水??
2013-09-15 10:16:43

       常常在大陸郵票論壇上看到,炒大陸新郵者的謬論,,把無法貼信,資訊不透明,面值買不到,惡炒坑人的大陸新郵捧上天,然後對台灣郵票的溫吞形容成一灘死水。其實這是ㄧ個愚笨的看法。小弟在此提出台郵的ㄧ些實際狀況與大陸新郵作一比較,各位大人心中自有定見。

   ㄧ、關於郵票貼信功能被現代科技取代的迷思: 現代科技手機,電腦網路發達,社群網站,連繫功能確實縮短人的距離,也減少寫 信功能,,但人與人的互動不是只有寫信,,舉凡邀請函,行政文書通知,廣告單,私人文件,公司文件,考試成績,,,,,有太多太多東西仍然仰賴書面的"正式"文書通知..包裹,貨物,雖然有快遞公司競爭,,但郵政公司的發貨量在台灣仍然是首位..包裹仍然可以用郵票為付資憑證,郵票的消耗量大。所以在台灣,新郵價格未必會馬上超過面值,但是也不會折價至面值8.5折以下。因為郵票為真正的"有價證券",這讓收藏的人不用因為他的跌價而廢寢忘食。
      反觀大陸新郵不能貼信,他其實就只是能當玩賞的"印刷品"而已,他郵票上的面值是無意義的。我無法理解國際郵總為何沒把這些票列為"黑名單",郵票發行時郵局不能超過面值發售,郵票的發行不能夠只是拿來當作賺錢的物品。難道加個外包裝就能蒙蔽那德高望眾的國際郵總委員??但在大陸居然可以好幾年一直都是如此?小弟個人是不屑收藏這些紙片的,在我眼理這是垃圾,許多優良的古文化題材一再被出版,但我為中華文物一再被糟蹋而感到難過。當然一些有意義而符合規範的封片,姑且收藏。

二、關於新郵炒作活絡郵市的迷思: 收藏的價值除在於題材的優良, 郵票的印刷技術外,其最重要的因素是缺稀。缺稀的原因在於發行量與長期貼信消耗與保存因素而減少。當然需求也是一種因素。在大陸新郵的發行量是天量,動轍數千萬,上億.況且新郵發行前不公佈發行量,熱賣時加印傳言不斷。這與老精稀的收藏意義原則剛好相反。 炒新郵帶來的是熱錢,投機的錢,沒有郵識,沒有判斷能力的熱錢,這不叫收藏,只是追逐金錢遊戲。在大陸因經濟發展而衍生出投機行為不幸的擴展至郵票來。投機行為的結果往往是財富重分配,錢都被大戶捲走。曲解郵票收藏的人虧錢之後便對郵票收藏反感,原本單純集郵的人,被金錢"郵戲"的陷井所害,所以也因此失望離開。這種現象尤其在大陸政府紅包文化與貪腐風氣下,給了不肖商人機會並起了鼓勵作用與矇蔽良心的藉口,以似是而非的言論鼓動民眾,以低廉成本惡炒新郵,高價拋貨坑殺散戶。可以預期的表面的活絡將換來長期的黑暗。
          在台灣1990年代同樣有著慘痛的經驗,瘋炒的結果換來的是20年的不景氣。臺灣郵票尚能以面值寄信來消耗這些過剩的郵票,但在大陸呢?以後怎麼辦?目前臺灣集郵人口在過去ㄧ直停滯不增,但目前慢慢已經有一些年輕人加入,且仍有一批人忠心的集郵者,願意收藏台灣新發行郵票,但她們並不為短線漲跌影響。
         郵局發行的郵票分派到下級郵局,有集郵者購買則賣集郵者,無集郵者購買則窗口貼信銷耗,郵局櫃檯有人寄快遞,寄包裹,寄掛號,都以庫存郵票貼掉為第一選擇,當窗口人潮過多時才以方便作業的郵資卷處理。所以新郵票必定消耗,越不熱門的銷耗越多,所以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有人說臺灣郵票沒有熱點,但此次蔣宋美齡郵票,大家在窗口買到面值的郵票,當日20枚共240元的版張即漲至500元台幣,而濤寶網昨日下午(9/14)一拍10張版張開價200人民幣(不含運費)不到一小時時間就被一掃而空,單枚價格成交價由7元人民幣至晚間到29人民幣..在臺灣本地市場版張價格在昨晚亦成交至1100元台幣,超過面值四倍。對於臺灣郵友而言可說是雨露均霑。你說它是不是炒作?無疑的是炒作,但這種炒作在今年就只有這一次 。一年偶有一次的熱點,可讓郵票發亮,但不會因暴炒暴跌造成一般民眾的損失。
         而臺灣郵局遍佈全臺上千個營業窗口,每間郵局都有郵票配量,平日的集郵者大都為熟客,經常光顧,所以熱門票不怕買不到。只是為熱門票才來買郵票的人自然買到的會比較少,熱門票郵商則依需求與訂單向民眾加價收購,您說這公不公平。

偶一次熱點炒作帶動人氣,合理的銷售平台,有控制的發行量,有價值的保証,有消耗的可能,這些都比大陸新郵強太多了.....

待續..

級別: 郵務士
UID: 4513
精華: 0
發帖: 326
升級點數: 197 點
金錢: 1522 金幣
線上時間: 205(時)
註冊時間: 2009-04-19
最後登錄: 2018-09-15
1樓  發表於: 2013-10-03 13:41

回 26樓(戶口水原) 的帖子

郵局真是....
明明就是郵局照票面原價售出的,還管別人取得管道勒.

蟑大1樓好文!文筆真好!續集..什麼時候現身???(期待)

這一篇蟑大是在談台灣郵票不是大陸人講的"一灘死水"
我才疏學淺,回覆不太能針對主題,先說聲不好意思

郵票跟餐卷一樣是有價證券,都有可能有不能用的一天,比如郵局關門跟飯店倒閉.所以還是衡量自身能力買進別盲從追價,更別相信是項好的投資管道,買進跟賣出都花不少手續費與時間機會成本,真的算有賺到嘛?
試問:全台灣能把集郵當飯吃的有幾人?2300人?一萬人不到1個!
很多活動像攝影,騎單車,極限運動如衝浪滑板飛行傘等等,隨便也花幾十萬,爽度破表但大多數人無法回收成本.
集郵是項能當一輩子的算靜態的興趣,大環境許可的情況還能拿回高比例的已付出成本.
會這樣評估是考量通膨因數與保存條件因素,比如民國65-74年郵局出的古物郵票套票25元,當時可寄掛號,限時,平郵等等,當時滷肉飯一碗多少錢?那現在25元只能寄掛號,而且25元還是民國八十幾年調整的郵資,隨時都可能調漲!集郵達人會說套票上品市價70元爺!抱歉,有行無市啦,就算上品實價賣50,要花多少防潮箱與保護套郵冊成本來改善保存條件,郵票怕火怕水怕折什麼都怕.我朋友集二十幾年郵票擺滿了一個房間,在台北市房間還能出租賺錢呢
宋美齡是特殊案例啦,一年頂多一兩套,無怪乎版張3000一到不少人急著拋售.
有點不懂能出手買3000一版的台灣小散戶內心怎麼想的?大戶網路出手拱價4-5000是看不懂嗎?發行前可以靠關係買240一版的,平常多跟經理打招呼就有.
所以郵商或有熱門票的大陸通路的人除外,集郵算是花錢買爽度,投資呢?台郵是死水活水不用想太多!進家門的郵票封片就都是死水.
級別: 郵務士
UID: 4513
精華: 0
發帖: 326
升級點數: 197 點
金錢: 1522 金幣
線上時間: 205(時)
註冊時間: 2009-04-19
最後登錄: 2018-09-15
2樓  發表於: 2013-10-10 23:53

最大笨蛋理論(博傻理論)
人們不知道某套郵票的真實價值,但為什麼能花高於票面十數倍買走,一套新賞足已卻還買了一缸子呢?因為人們預期日後有人會花更多錢買下她,這就是出名的凱恩斯的"最大笨蛋理論".人之所以不管東西的真實價值,就算是一文不值(頂多寄個信)的4*3=12平方公分小紙片,卻願意花高價買下,因為預期有下一個笨蛋.但如果沒有下一個笨蛋做下家,自己就是最大笨蛋!
參考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csm1836/article?mid=344
道底股市郵市房地產黃金鑽石投資有什麼不同呢?
有人說:股市是零和遊戲,你賺的等於別人賠了身家的黑心錢,個人覺得不全對,因為賺錢公司有配息,等於公司有拿出錢來分紅,投入市場,所以不是零和遊戲!加上投資人出資金,能幫助企業擴大產能,提供職缺,直接間接都對社會有益.但股市輸贏重腦力與人脈.內線,要嘛穩紮穩打或盡量少碰吧
郵市呢?大咖賺的等於別人減掉面值了去的錢?這跟四個人在牌桌上打三天三夜的牌有輸有贏,但對社會經濟沒有任何產能類似,輸家三天不尿尿輸錢沒有爽到小孩卻在家飢寒交迫.東南集郵社老闆說:郵票不是什麼好東西!
房地產黃金鑽石都有個實體,有功能.高檔鑽石僅只娛樂功能(證明上流社會?).黃金還有工業功能(我的產業別就常用到黃金),開採成本也要1200/克,所以會有鐵板支撐.房地產該地段開發完就沒有難怪漲翻天.當然這些投資標的都有風險(比如核能外洩台北市變鬼城,找到地球上超大金礦有一個美國大之類)
反正,結論:新郵,買高於面值甚多來投資的,請謹慎評估.有錢人是沒差啦!會計較錢的,請去郵局買未來準備推出的新郵,面值售的!
蔣宋美齡是"鳳"沒錯,但遇過80年的郵市大蕭條長空近20年的殘餘集郵人(當年集郵人口是現在20倍以上),各個精的跟鬼一樣,都會算郵票本益比了,價值心中都有答案!
也許我該感謝郵局80年發行1800萬套的"德政",重新整頓市場,趕出投資大咖,利於只集幾套小散戶的購郵權益!(我那時連童玩一版小全張都沒買到,當然對大戶炒家的手法很不以為然!!!)  
  » 綜合討論
Time now is:04-22 06:52,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