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後看胞兄集郵也跟著集
就集一些舊票(少量大陸新票)
小孩嘛!沒零花錢怎集的起新票,遑論版張
小六那年去集郵社看首日封,驚為天人
有美美的套票又蓋上有特殊圖案臨局戳
民國80年,當時首日實寄封價格約套票的2.5倍
至此,覺得郵票都拿來貼封蓋戳實寄就對了
國中三年,高中三年,零用錢多了
一有新郵就買郵票蓋戳
寄去故宮蓋,寄去臨局蓋,或去集郵社高價買實寄品
幾年下來拉里拉匝搞了幾箱
念大學後重心不同(把妹?)中斷集郵
嗯,其實要怪我念的那間沒有集郵社團
忘了是大三還是大四,
帶著一本首日封拿去問東南集郵社老闆(心理想著這本至少值7-8千)
他說他郵票很多都9折賣,套票封一封都收3元4元,就算我的封有作者簽名都一樣
老闆說他跟作者是好朋友,想簽幾封就幾封!
我長嘆一口氣,說:好吧!4元就4元,反正不集了讓給別人集
但後來老闆只收了我的大陸票(一些小型張小冊價格很好帳幅驚人),
首日封要我全拿回家還是不收...
旁邊有個女子拿家裡新票郵冊來估價
老闆也只願收七折價,說:大家都不玩了,只想往郵社倒
價格那麼爛,覺得自己把票銷戳是傻子
去郵局買新票要票面價是呆子
至此完全沒再集封票
但還是偶有關注新郵發行
漂亮的新郵會去買來,要寄東西回家時拿來用,以集舊票
包括猴年.雞年小全張啦,台北101,高鐵通車這種後來會後悔貼掉的
一大票首日封也請家人幫忙上網拍掉,還真難賣
直到96年參觀亞洲郵展,才了解原圖卡,並重燃集蓋戳郵品的熱情
當時也出社會有在賺錢,而且都只做幾封,以後資源回收也不差那個錢
一兩年前,聽說台北這某個郵商
戳美封清的套票封一枚收3~4角!
所以,集郵是興趣,不是郵商不能當飯吃!
集不集的到隨緣,反正日後就會有很多低價倒回市場上!(陸人不要的主題)
到時再買到還能省"通膨"
至於未來,我想我的孩子年輕這代不集郵機率很大
(我會盡量培養,因為集郵真的能多了解很多)
大約50歲(還有十幾年)就開始拍掉身邊郵品
免得人在天堂錢在銀行,郵票發黃首日封被丟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