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6樓小葉先生于2014-10-25 21:55發表的 :
基隆為光復節前的部分日本受降代表登陸台灣的口岸,台灣區受降典禮於中山堂舉行。
二次大戰期間,在1943年舉行的
開羅會議(本封貼票之小全張上照片)中,中國希望同盟國同意戰後日本放棄台灣並移轉主權回歸,此內容列入共同宣言,後於波茨坦公告內重申應履行。1944年4月,位於重慶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由中國國民黨中央設計局設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並任命曾參加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的陳儀為主任委員。該調查委員會對當時日治下臺灣的經濟,政治,民生,軍事等各方面作出頗為詳細的調查。
1945年9月,大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投降,依據盟軍太平洋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發佈的《一般命令第一號》第1條的「軍事命令」規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同年
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受降典禮,委派陳儀將軍接受在台日軍(第十方面軍)的投降,國民政府於此日開始軍事接管臺灣(因為此時尚未簽訂任何國際條約決定臺灣與澎湖的領土轉移),國民政府於此日開始實施《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1946年8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10月25日為「臺灣光復節」以為紀念,「臺灣光復」一詞自此(1946年)就被各界大量運用。其詞亦有另一說法,表示是緣由自1946年8月由臺灣仕紳籌組的臺灣光復致敬團。由於戒嚴時代結束以來,臺灣的本土思想漸盛,基於從臺灣出發的歷史觀點,現今的臺灣社會對於「光復」的說法有不同的定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