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談郵集邏輯化要求』-下
郵及邏輯化的另一要求,那就是它的呈現不能空洞,亦不可過於擁擠。整個的展示面,除須講究平衡之外,還須注意到色澤搭配與版面的整潔。恆常可見許多展品,外觀花花綠綠的一堆,加上密密麻麻的說明。如此非旦無法引起參觀者之參觀興趣,反會讓人有種陳重壓力的感覺。
類似這種作品想要博得青睞,簡直就像天方夜譚般令人難抑置信。經驗告訴我們:「郵集的精華乃是,適當的郵品加上動人的故事舖排。」而欲達成此項要求,捨邏輯化編排之外,再也找不到更佳途徑了。
随著時代的演變,郵集的編輯觀念與方法有別於從前。而評審的眼光與郵識,亦隨著潮流之變化而變得更挑剔。尤其在郵識日見普及的今天,其挑剔程度更上層樓。因此,有意參與競賽的郵友,對這變化應該特別留意。
過去能夠參展就已不簡單的觀念,如今已是行不通了。至於如何滿足自己和他人?說實在的,目前還真未找到一像可資遵行的準繩。具有才華的集者,何嚐不想一名驚人令人耳目一新,然因恪限於到法則領悟不易,復因郵人故步自封之心防未破,所以大多原地踏步無法一展其才華。
「邏輯學」,是利用推理方法來尋求答案的學科。學界貫稱它為「理則學」,或者稱他為「推理學」。個人將它引用到郵集的編輯上,目的是希望藉其理性的思考程序,將郵集合理的編排讓別人能夠接受。涵義上或許有點牽強,但它的用意上不悖義理。斗膽予以援用,無非是想提醒集者:「切莫沉溺郵海無法自拔,宜多用腦思考與研究,並將心得提供分享,這樣才符合集郵的邏輯。」
【集郵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