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您是這樣給我的回覆,其回覆仍有問題。
1.『民國40年到80年的年代,那時候有仇視日本嗎?』我請問您一下?那個年代解嚴了嗎?就算真的解嚴後第一次出現的《認識臺灣》教科書,其當時對於日治和日據做過討論,曾經參與者之一的師大歷史系吳文星退休教授向記者說過:『一九九○年代編寫國中教科書「認識臺灣」時,就因「日治」或「日據」引發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日本是經「馬關條約」統治臺灣,不該使用「日據」;但日本對臺統治又具有殖民的面向,所以稱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簡稱「日治」。他表示,「日治」已成臺灣史學界的共識,並無爭議。』 (引自2013年7月20日報紙)我們知道法國殖民越南但有聽說過『法據時期』?
2.『教歷史時,,老師有加油添醋的說現在的日本是壞蛋嗎?』按照您的邏輯,那麼公民道德課本或老師在課堂稍微講一下『天龍國』及其他網路熱門關鍵用詞便有要學生仇富或教學生如何罵人嗎?何必有人要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投訴或聽到後馬上發起脾氣呢?不是大驚小怪做多餘呢?市面上這一本《島國關賤字:屬於我們這個世代、這個時代的臺灣社會力分析》經過學者總審稿不是淪為罵人用典嗎?其書中便有討論您使用的肖像
【蔣公】。
3.『似是而非的書刊報紙"文宣"』我所引用的資料是來自郵局發行的《集郵報導》以及《臺北文獻》是屬於學術刊物,何來似是而非可言?請點名之。
4.你可能會說在那個尚未解嚴的年代受過教育的人使用習慣,那麼就應該作改進才對。那麼你可能會說像國立政治大學出版之《中華民國發展史》有學者行文使用日據以及玉山社出版之《臺灣史100件大事》前者是有編輯體例說明而後者是有作者說明為何使用日據,另外國立政治大學陳芳明教授的學術論著和文學作品會使用日據曾經都有表示為何行文使用日據。
[ 此帖被吊車偉龍在2015-03-21 14:21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