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紀327 監察院古蹟百年紀念郵票郵票
星火燎原開始了
級別: 支局長
UID: 5919
精華: 0
發帖: 13270
升級點數: 2868 點
金錢: 32923 金幣
線上時間: 2196(時)
註冊時間: 2012-03-05
最後登錄: 2019-08-11
樓主  發表於: 2015-03-20 08:36

紀327 監察院古蹟百年紀念郵票郵票

圖片:
圖片:
發行數量:700,000
郵票名稱 紀327 監察院古蹟百年紀念郵票
所屬類別-主別 紀念郵票
所屬類別-所有類別 古蹟
發行日期 104/04/24
票  幅 51 × 33(毫米)
承  印  者 卡登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繪  圖  者 柯鴻圖  
  
全張枚數 16 (4 × 4)

刷  色 彩色
印  法 平版
用  紙 燐光郵票紙

背  膠 有
齒  度 131/2  

說明
監察院古蹟建築係民國2年開始建造、民國4年完工,同年4月24日舉行「臺北廳落成式」,民國47年起,前臺北州廳舍改為監察院廳舍,民國87年經政府正式列為國定古蹟。104年適逢監察院古蹟百年,本公司特以具時代意義的建築為主題,發行面值25元郵票1枚。
該古蹟係由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官方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負責設計,為仿後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之巴洛克式建築,且融合歐洲式樣建築的各種風格,包括八柱式門廊、碟形圓頂、曼薩爾屋頂、老虎窗、破縫山牆、勳章壁飾、牛眼窗及斗篷雨坡等。本磚拱構造結合建築藝術與時代風格,為古典派建築的典範。


附帶發行
1.首日封 每個新臺幣2元
2.貼票卡 每張新臺幣5元
3.護票卡 每張新臺幣5元
4.活頁集郵卡(含護卡套) 每張新臺幣8元
以上均自民國104年4月22日開始發售。
5.預銷首日戳封 每個新臺幣27元
以上自民國104年4月24日開始發售。
顧客如有需要,請向全國各地郵局洽購,或上網至「中華郵政集郵電子商城」(http://stamp.post.gov.tw)訂購。

星空璀燦,天方無限,皓穹滄海,浩瀚眾生; 幻影掠空,羅襪生塵,水波不揚,海天一線。
  
夢向夫差苑裏遊,宮娥擁入君王起。前身合是採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
實名登錄; QQ,電郵,博客以及電話: (待傳).
級別: 新手
UID: 6984
精華: 0
發帖: 101
升級點數: 32 點
金錢: 395 金幣
線上時間: 13(時)
註冊時間: 2015-03-05
最後登錄: 2016-07-29
1樓  發表於: 2015-03-20 14:27

引用
引用第7樓小林y3于2015-03-20 13:59發表的 :



雖然個人蠻喜歡這款郵票,但還是要對中華郵政提出一些忠告。

.......



  這像是我們臺灣華文課本當中之作者介紹其20世紀日治時期作家出生年份必須使用民國紀元,還有歷史課本對於於用詞之爭議如:『日據、日治、日本殖民』、『終戰?臺灣光復?』,另外紀念碑是否應用符合當事人所處之時代和歷史事件發生之朝代不顧全部統一使用民國紀元。 課綱的修訂唯獨華文與歷史除基層老師與專業教授具有能力發表意見或批評之外,甚至連在公園練武功的人也來參一腳。其他科目的課綱修訂沒有引起很大目光(如:數學、理工、健康等)。

 其便在於『歷史解釋權』的問題,掌握權力在手的人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就怕像戰後『失聲的一代』 (臺灣文學)不能說任何一句。
[ 此帖被吊車偉龍在2015-03-21 07:54重新編輯 ]
級別: 新手
UID: 6984
精華: 0
發帖: 101
升級點數: 32 點
金錢: 395 金幣
線上時間: 13(時)
註冊時間: 2015-03-05
最後登錄: 2016-07-29
2樓  發表於: 2015-03-20 14:43

回 樓主(胡冰瑩) 的帖子

老柯,你該退休了吧?   
你也不想想現在糧食郵票的滯銷,致使集郵檯和集郵窗口提供糧食郵票可以零星購買了。  
你在每年集郵冊作者介紹說:『...郵票富含美感與知性,本身除為有價證券,也是代表國家的名片,攸關臺灣形象,故設計時不以商業設計視之,而認真思考如何提高其藝術性。』說得也太過冠冕堂皇了吧? 天牛郵票被人戲稱是蟑螂郵票 不如培育出突破當前臺灣外交困境『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之人才讓我們瞧瞧吧?
級別: 新手
UID: 6984
精華: 0
發帖: 101
升級點數: 32 點
金錢: 395 金幣
線上時間: 13(時)
註冊時間: 2015-03-05
最後登錄: 2016-07-29
3樓  發表於: 2015-03-20 23:51

引用
引用第11樓蟑螂于2015-03-20 20:45發表的 :
  

有什好氣的 ,,,日治,日據,都沒錯!

但防空洞與水庫,,和日劇年代與民國年代之比喻並非洽當..
.......


莫莫莫!錯錯錯!且聽我說。

 

根據基層歷史老師的說法,基本上日本人殖民臺灣在當時國際上屬於合法的,既然合法因此不會有其他國家地批評,假如日本是非法竊占那麼當時便會有其他國家反彈。

 

「日治」(或日本殖民):日本合法取得且用詞中性。「日據」:非法非持有者佔領,換句話說你手上的東西原來不是屬於你的而是他人的卻聲稱是我自己的,那麼我可以說他(物品主人)是「小偷」嗎?

 

現在會具有爭議不休的地方便始自於「政治」問題而無法將之落幕,即使已經有如上述類似的解釋仍然沒有人可以接受是會有的,但站在教育立場難道要培養學生仇恨外國?


至於你說我比喻不當是您本人的誤讀,你難道沒看到我語尾寫下:『其便在於『歷史解釋權』的問題,掌握權力在手的人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請花一點時間看看網友(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蹟要點 &「日據」與「日治」)搜尋文章吧!
級別: 新手
UID: 6984
精華: 0
發帖: 101
升級點數: 32 點
金錢: 395 金幣
線上時間: 13(時)
註冊時間: 2015-03-05
最後登錄: 2016-07-29
4樓  發表於: 2015-03-21 08:11

引用
引用第7樓小林y3于2015-03-20 13:59發表的 :



雖然個人蠻喜歡這款郵票,但還是要對中華郵政提出一些忠告。

.......


哈哈! 即將邁入民國百年的前一年99年郵局發行之紀念北科大郵票其活頁卡的說明是如何介紹:
大聲拍噗仔
北科大(活頁卡)


然而到了去年正逢國臺圖與北市立動物園剛好百年生日,但看看當時集郵報導的介紹:
國立臺灣圖書館(集郵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集郵報導)


同樣屬於臺北市政府管理的臺北市文獻會發行之《臺北文獻》召開建園百年座談會的內容:
 
臺北文獻季刊直字第186期


當座談會的來賓除了是歷史專家和學者之外也採用中性稱呼年號,唯獨照片說明採用其他稱呼。
級別: 新手
UID: 6984
精華: 0
發帖: 101
升級點數: 32 點
金錢: 395 金幣
線上時間: 13(時)
註冊時間: 2015-03-05
最後登錄: 2016-07-29
5樓  發表於: 2015-03-21 14:01

回 15樓(蟑螂) 的帖子

遺憾您是這樣給我的回覆,其回覆仍有問題。

1.『民國40年到80年的年代,那時候有仇視日本嗎?』我請問您一下?那個年代解嚴了嗎?就算真的解嚴後第一次出現的《認識臺灣》教科書,其當時對於日治和日據做過討論,曾經參與者之一的師大歷史系吳文星退休教授向記者說過:『一九九○年代編寫國中教科書「認識臺灣」時,就因「日治」或「日據」引發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日本是經「馬關條約」統治臺灣,不該使用「日據」;但日本對臺統治又具有殖民的面向,所以稱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簡稱「日治」。他表示,「日治」已成臺灣史學界的共識,並無爭議。』 (引自2013年7月20日報紙)我們知道法國殖民越南但有聽說過『法據時期』?

2.『教歷史時,,老師有加油添醋的說現在的日本是壞蛋嗎?』按照您的邏輯,那麼公民道德課本或老師在課堂稍微講一下『天龍國』及其他網路熱門關鍵用詞便有要學生仇富或教學生如何罵人嗎?何必有人要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投訴或聽到後馬上發起脾氣呢?不是大驚小怪做多餘呢?市面上這一本《島國關賤字:屬於我們這個世代、這個時代的臺灣社會力分析》經過學者總審稿不是淪為罵人用典嗎?其書中便有討論您使用的肖像【蔣公】

3.『似是而非的書刊報紙"文宣"』我所引用的資料是來自郵局發行的《集郵報導》以及《臺北文獻》是屬於學術刊物,何來似是而非可言?請點名之。

4.你可能會說在那個尚未解嚴的年代受過教育的人使用習慣,那麼就應該作改進才對。那麼你可能會說像國立政治大學出版之《中華民國發展史》有學者行文使用日據以及玉山社出版之《臺灣史100件大事》前者是有編輯體例說明而後者是有作者說明為何使用日據,另外國立政治大學陳芳明教授的學術論著和文學作品會使用日據曾經都有表示為何行文使用日據。
[ 此帖被吊車偉龍在2015-03-21 14:21重新編輯 ]
級別: 新手
UID: 6984
精華: 0
發帖: 101
升級點數: 32 點
金錢: 395 金幣
線上時間: 13(時)
註冊時間: 2015-03-05
最後登錄: 2016-07-29
6樓  發表於: 2015-03-21 18:38

回 18樓(蟑螂) 的帖子

您說怎麼會牽扯到戒嚴與解嚴問題,正因為『解嚴』和刑法100條的廢除才能讓戒嚴年代不能討論和不能為之的事終於可以展開行動,請參看許秀孟,(「回眸世紀路─建國百年歷史講座」:柯偉林、許雪姬、艾愷、費約翰、馮客),《國史研究通訊》第二期(2012.06),頁118:

《國史研究通訊》第二期(2012.06)


或可閱讀許雪姬〈戰後史觀與臺灣史研究〉,收入《回眸世紀路:建國百年歷史講座》,頁157-175。

我會說使用『日據』是因為當時政府是抱持『抗日史觀』之心態處理,亦即表示對日本視之為敵人,然而現在我們與日本算是友好不再是敵人了,如果還是敵人怎麼從統計數據了解到我們不少臺灣人會到日本旅遊?
既然從許研究員的演講可以知道對於日本殖民歷史的處理,那麼在課綱與教科書也會是用這樣地心態在教育學生,從我收藏保留的當年國中歷史課本四冊小本國編本(封面是文物)即可一窺當時如何論述。
[ 此帖被吊車偉龍在2015-03-21 20:03重新編輯 ]
級別: 新手
UID: 6984
精華: 0
發帖: 101
升級點數: 32 點
金錢: 395 金幣
線上時間: 13(時)
註冊時間: 2015-03-05
最後登錄: 2016-07-29
7樓  發表於: 2015-03-21 20:20

回 21樓(蟑螂) 的帖子

您透露出自己受教育的時間不就間接讓大家約略猜測知道您目前的貴庚了?      

建議您與其他人線上收看《新聞挖挖娃》(變來變去的臺灣)對於用詞的討論以及臺灣公廣集團之公共電視《有話好說》(2014年1月29日)。
[ 此帖被吊車偉龍在2015-03-21 20:38重新編輯 ]
級別: 新手
UID: 6984
精華: 0
發帖: 101
升級點數: 32 點
金錢: 395 金幣
線上時間: 13(時)
註冊時間: 2015-03-05
最後登錄: 2016-07-29
8樓  發表於: 2015-03-22 11:06

回 25樓(蟑螂) 的帖子

一方面媒體已經沒有所謂的倫理可言之外,二來就是視聽大眾(臺灣人)水準尚未提升。

確實《新聞挖挖娃》節目內容不外乎以兩位主持人的專長(政治話題、兩性話題)外加風水話題、社會話題、怪力亂神話題(常常找負責解籤達人說不少案例),即可看出其節目收看的對象是如何。 但尤其為人詬病的地方便在於主持人愛打岔來賓的發言搶說話,又不會讓你閉嘴不說話何必愛插話要爭鋒頭呢?

至於我們國內唯一的一家公共電視其水準無法達到國外知名的英國BBC、日本NHK,整個電視臺淪為其他頻道變相成為商業臺,幸好沒有捐錢給他們。不過他們的《有話好說》節目一樣會找政治評論員(俗稱名嘴)座上賓以及常常愛用粗大聳動標題引人醒目,這個一般平面報紙有什麼兩樣?

逼得本人無法相信現在媒體,只好看國外媒體比較實在。不過那些受過高教育或國外留學回來的人能夠包容國內媒體甚至上節目還真是不簡單呀!
Time now is:04-21 15:44,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